消防安全责任制是 “防范火灾风险、压实管理责任” 的关键制度,核心是明确 “单位主体责任、个人岗位责任”,避免 “人人有责却人人无责” 的推诿局面。据应急管理部数据,责任体系完善的单位,消防安全隐患整改率超 90%,火灾事故率比责任缺失单位低 65%;反之,70% 的重特大火灾事故,均与 “责任不明确、考核不严格、问责不到位” 直接相关。需构建 “全链条、可追溯、强考核” 的责任体系,让消防安全管理 “有章可循、有责可追”。
需按 “单位 - 部门 - 岗位” 三级划分责任,确保责任无盲区、无重叠:
核心责任:① 组织制定 “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、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”,每年至少召开 2 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,研究解决重大隐患(如资金投入、设施改造);② 确保消防安全投入达标(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≥2 元 / 年计提消防经费),用于设施维护、培训演练、隐患整改;③ 对本单位消防安全负 “总责”,发生火灾事故时,需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处置,并配合事故调查。
责任边界:① 按 “管业务必须管安全” 原则,如 “生产部门” 负责车间动火作业安全,“后勤部门” 负责消防设施维护,“人事部门” 负责员工消防培训;② 每日检查本部门 “疏散通道是否畅通、消防设施是否完好、员工是否违规操作”(如违规用电、吸烟),发现隐患需在 24 小时内整改,无法整改的立即上报单位负责人;③ 组织本部门员工参与 “月度消防演练”,确保员工掌握 “初期灭火、疏散逃生” 技能。
岗位责任:① 熟悉本岗位 “火灾风险点”(如仓库管理员需知晓货物堆放禁忌,电工需掌握电气设备防火要求),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,禁止违规操作(如私拉乱接电线、堵塞消防通道);② 每日上岗前检查 “本岗位消防设施”(如灭火器压力、应急照明是否正常),发现异常立即报告;③ 发生火情时,需第一时间 “报警(拨打 119)、初期灭火(使用就近灭火器)、引导人员疏散”,禁止擅自离岗。
制度建设:① 制定 “消防安全操作规程、设施维护制度、动火作业审批制度” 等,明确 “操作标准、责任人员、考核要求”,如 “动火作业需经部门负责人 + 安全部门双重审批,现场配备灭火毯、监护人”;② 制度需 “全员公示”(张贴在车间、办公室、宿舍等醒目位置),新员工入职时需进行制度培训,考核合格方可上岗。
预案制定:① 每年至少组织 1 次 “全员参与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”,演练需覆盖 “白天、夜间、节假日” 等不同时段,针对 “火灾报警、初期灭火、人员疏散、伤员救助” 等环节模拟实战;② 演练后需在 5 个工作日内复盘,分析 “疏散时间是否达标(多层建筑≤3 分钟、高层建筑≤5 分钟)、设施是否正常、人员配合是否顺畅”,并修订预案。
排查机制:① 实行 “每日巡查、每周检查、每月排查” 制度:“每日巡查” 由岗位人员负责,“每周检查” 由部门负责人负责,“每月排查” 由单位负责人组织跨部门联合检查;② 建立 “隐患排查台账”,记录 “隐患位置、风险等级(一般 / 重大)、整改责任人、整改时限、整改结果”,重大隐患需上报当地消防部门备案。
整改要求:① 一般隐患(如堵塞疏散通道、灭火器压力不足)需在 48 小时内整改完毕;② 重大隐患(如消防水泵失效、防火分区不符合要求)需立即停产停业整改,整改期间需采取 “临时防护措施”(如配备临时灭火器、安排专人值守),整改完成后需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恢复运营。
考核方式:① 实行 “月度抽查、季度考核、年度总评”,考核内容包括 “隐患整改率、演练参与率、设施完好率、事故发生率”,满分 100 分,80 分以上为合格;② 考核结果与 “个人绩效、部门评优、职务晋升” 挂钩:考核合格的,个人绩效奖金上浮 5%-10%,部门可参与 “年度安全先进部门” 评选;考核不合格的,个人绩效扣减 10%-20%,部门负责人需接受约谈。
问责情形:① 未履行责任导致 “一般火灾事故”(无人员伤亡、直接损失<100 万元)的,对岗位人员处以 “扣发 3 个月绩效奖金”,对部门负责人处以 “警告、扣发 6 个月绩效奖金”;② 导致 “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”(有人员伤亡或直接损失≥100 万元)的,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处以 “罚款(年收入 60%-100%)、撤职”,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;③ 对隐患整改不力、弄虚作假的,无论是否发生事故,均需对责任人 “通报批评、停职检查”,并限期整改。
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的核心是 “责任明确、考核严格、问责到位”,需避免 “制度挂墙上、责任喊嘴上”,通过 “三级责任体系、闭环管理流程、强激励强约束”,让每个主体都成为 “消防安全的守护者”,从根源防范火灾风险。
联系电话一:13908080854
联系电话二:139080808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