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鱼(中国)

火灾事故调查的基本流程与证据收集方法

火灾事故调查的基本流程与证据收集方法

火灾事故调查是 “查明火灾原因、认定事故责任、总结教训、预防同类事故” 的关键工作。据应急管理部数据,规范的火灾调查能使 “事故原因查明率” 提升至 95%,并为后续责任追究、消防法规完善提供依据;反之,调查不严谨会导致 “原因误判、责任错认”,甚至引发二次事故。需遵循《火灾事故调查规定》,明确调查流程与证据收集方法,确保结果科学可靠。

一、火灾事故调查的基本流程

需按 “现场保护 - 初步勘查 - 详细勘查 - 原因认定 - 责任划分” 五步开展,核心是 “先保护、后勘查,先整体、后局部”:

1. 第一步:现场保护(火灾扑灭后立即启动)

  • 保护范围:① 划定 “警戒区域”(以火灾现场为中心,向外延伸 50-100 米,视火灾规模调整),禁止无关人员、车辆进入;② 对 “起火点、燃烧痕迹明显区域、重要物证位置” 设置 “单独保护带”(用警戒线隔离),避免物证被破坏;

  • 保护要求:① 消防员扑灭火灾后,需 “保留部分燃烧残留物”(如未完全烧毁的电器、易燃物),不得随意清理;② 调查人员到达前,由现场负责人(如单位安全员、消防指挥员)专人值守,记录 “进入现场人员名单、时间”,确保可追溯。

2. 第二步:初步勘查(调查人员到达后 1 小时内开展)

  • 勘查目的:确定 “火灾蔓延方向、大致起火范围、重点勘查区域”;

  • 勘查内容:① 观察 “建筑外部燃烧痕迹”(如窗户玻璃破损程度、外墙烟熏痕迹),判断火势蔓延方向(烟熏重的一侧为火势来向);② 查看 “消防设施状态”(如灭火器是否使用、消防栓是否出水),初步判断初期灭火是否及时;③ 询问 “第一发现人、灭火人员”,记录 “发现火灾时间、初始火势、灭火过程”,形成初步调查线索。

3. 第三步:详细勘查(初步勘查后 24 小时内开展)

  • 核心任务:找到 “起火点、起火物、引火源”,这是认定火灾原因的关键;

  • 勘查顺序:① 从 “火灾蔓延的末端向起火点逆向勘查”(如从烧毁较轻区域向烧毁最严重区域推进),避免破坏起火点证据;② 重点检查 “烧毁最严重、变形最明显的区域”(通常为起火点),如电器设备内部、易燃物堆放处;

  • 注意事项:勘查时需 “佩戴手套、鞋套”,使用 “撬棍、镊子” 等工具,避免徒手触碰物证,防止指纹、痕迹破坏。

4. 第四步:原因认定(详细勘查后 3-7 个工作日内完成)

  • 综合分析:结合 “现场勘查结果、证人证言、物证检测报告”(如电器设备短路检测、易燃物成分分析),排除 “雷击、自燃、人为纵火” 等可能性,确定火灾直接原因(如电线短路、油锅起火);

  • 出具报告:形成《火灾事故认定书》,明确 “火灾原因、起火时间、起火点、直接财产损失”,并送达 “事故单位、当事人”,当事人对结果有异议的,可在 15 日内申请复核。

5. 第五步:责任划分(原因认定后 5 个工作日内完成)

  • 责任分类:① 直接责任(如违规操作电器、卧床吸烟的个人);② 管理责任(如单位未落实防火检查、消防设施未维护的管理人员);③ 监管责任(如行业主管部门未履行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);

  • 处理建议:根据责任大小,提出 “行政处罚、纪律处分、刑事责任” 等处理建议,移交相关部门执行(如公安、纪检监察部门)。

二、火灾事故核心证据的收集方法

证据是调查的核心,需重点收集 “物证、书证、证人证言、检测报告” 四类证据,确保链完整:

1. 物证收集:最直接的证据

  • 收集范围:① 引火物(如短路的电线、未熄灭的烟头、残留的易燃液体容器);② 起火物(如烧毁的电器、被褥、纸箱);③ 燃烧残留物(如灰烬、融化的金属、烟熏痕迹样本);

  • 收集方法:① 小件物证(如烟头、电线):用 “密封袋” 包装,标注 “收集时间、位置、编号”;② 大件物证(如烧毁的家具、电器):拍照、录像固定后,整体搬运至实验室检测;③ 痕迹证据(如地面燃烧纹路、墙面烟熏痕迹):用 “素描、拍照、录像” 记录,必要时制作 “痕迹模型”(如用石膏固定地面融化痕迹)。

2. 书证收集:辅助确认事实

  • 收集范围:① 单位消防档案(如防火巡查记录、设施维护记录);② 电器设备资料(如购买发票、使用说明书、维修记录);③ 气象资料(如火灾当日的温度、湿度、风力,判断是否因雷击、高温引发火灾);

  • 收集要求:对 “复印件” 需加盖 “提供单位公章”,确保与原件一致;对 “电子文档”(如监控录像、电脑记录),需备份保存,避免数据丢失。

3. 证人证言收集:还原火灾过程

  • 询问对象:① 第一发现人(了解火灾初始状态);② 灭火人员(了解火势蔓延速度、灭火难点);③ 事故单位工作人员(了解现场管理、设备使用情况);④ 周边群众(了解火灾发生时的异常情况,如是否有爆炸声、异味);

  • 询问技巧:① 单独询问(避免证人之间相互影响),记录 “询问时间、地点、询问人”;② 提问需 “具体、明确”(如 “你发现火灾时,看到哪里在冒烟?火势有多大?”),避免模糊问题(如 “你看到火灾了吗?”);③ 对 “前后表述不一致的证言”,需进一步核实,查明矛盾原因。

4. 检测报告收集:科学认定原因

  • 检测项目:① 电器设备检测(如电线是否短路、电机是否过热);② 易燃物成分检测(如残留物是否含汽油、酒精等易燃液体);③ 痕迹检测(如烟熏痕迹成分,判断燃烧物质种类);

  • 检测要求:需委托 “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” 检测,检测报告需 “加盖实验室公章”,明确 “检测方法、结果、结论”。

三、证据固定与分析:确保结果可靠

  • 证据固定:所有证据需 “全程记录”(如收集、运输、检测各环节的照片、录像、记录),形成 “证据链”,确保每个证据的来源、去向可追溯;

  • 证据分析:① 对比分析(如将电器检测报告与证人证言对比,确认是否因电器故障引发火灾);② 排除分析(如通过气象资料排除雷击,通过监控录像排除人为纵火);③ 逻辑推理(如根据燃烧痕迹判断火势蔓延方向,结合起火物位置,确定起火点)。

火灾事故调查的核心是 “以证据为依据,以法规为准绳”,需避免 “主观臆断、证据缺失”,通过规范的流程与科学的方法,查明真相、认定责任,最终实现 “吸取教训、预防事故” 的目的。